九牛一毛网

从“撞衫”说起

从“撞衫”说起


从“撞衫”说起



在早前的撞衫苏联喜剧电影《百货商店的秘密》里,有这样一段故事——某姑娘想在晚会上惹人眼目,从说起买下一件据称是撞衫“独一无二”的连衣裙,结果发现晚会上到处都是从说起这种连衣裙……姑娘们明白了,她们都被商店经理给“促销”了,撞衫于是从说起一起将同样去参加晚会的商店经理“收拾”了一顿……

我觉得,如果仅仅出现一二个“撞衫”的撞衫,确实令人尴尬,从说起倘若一群人都来“撞衫”,撞衫倒是从说起蛮滑稽的,似乎是撞衫晚会主办方特为规定,亦不失为“一道风景线”。从说起

改革开放前乃至改革开放初期,撞衫我们大家穿的从说起都差不多,除了草绿便是撞衫蓝灰,而且一律都是小翻领,偶或看到大翻领衣服,或觉得有些不顺眼。工厂里发的工作服多半是立领的,那是为的节省工料和便于洗涤,绝非出于美观。比较讲究的工作服,用料都是正经的“劳动布”,比较厚实,耐磨,很受欢迎;我想,现今的所谓“牛仔服”,应该就是这种劳动布布料制作的。因为喜欢,所以珍惜,所以很有工友不舍得让簇新的工作服沾染油污,拿它当作时装穿了,甚至于穿它出席婚礼;当然是别人的婚礼,自己的婚礼,那时有“统一的”蓝色呢料中山装。新娘没有婚纱,也不烫发(那时我们这里的理发店只给朝鲜族烫发),穿上为婚礼特制的大翻领的新衣便是。

凡政治大变革后,接踵而来的大约是少不得服饰的革新的,这是历史前进的潮流,大约没有谁刻意规定。统治中国数百年的清廷倒台之后,满洲服饰(除改良的女士旗袍)即刻消逝,反应之快可谓神速。相较之下,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的服饰变化,却显得羞羞答答,有些滞后。穿衣戴帽各有所好,穿戴是一种心情。改革开放了,人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春天来临的气息,心情为之振奋,为之欢欣雀跃,想打扮一番自己,却左顾右盼、迟迟疑疑,不敢“冒尖儿”。

不敢“冒尖儿”的是小心谨慎者,当然亦不乏敢于“尝鲜儿”的“先行者”。人们记忆犹新的“喇叭裤风波”,便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。一拨按捺不住“雀跃”的小青年,穿上不知从哪里搞来的喇叭裤,戴上“蛤蟆镜”,提溜着收录机招摇过市,引得“有关部门”的注意,于是掀起一波剪裤腿“运动”。

那天,厂里书记把我找去,说群众反映某车间有个女工“奇装异服”,要我出面管管,当时我是工会宣传委员。我不乐意管这事,为什么不叫女工委员去管?敢情,那“奇装异服者”不是别人,正是女工委员!我跟她说,你的喇叭裤挺好看嘛,就是不该在工厂里穿,原因你知道的。就这样,痛快地解决了这一“风化问题”——大概是因为我首先夸了她的裤子。其实,喇叭裤有什么好看的,傻傻的,呼啦呼啦跟笤帚扫地似的。

与“喇叭裤风波”相伴的,还有限制裤脚尺寸,太窄的裤脚不许穿,说那是流氓裤,被捉“现行”后,当场撕开。据说,后来真正的流氓干脆自己就将裤脚撕个口子,以便他们相互之间的辨识。现在很难再见到喇叭裤了,大家审美观变了,懂得什么是真的好看、真的美。

那年,街上突然出现很多穿西服的年轻人,一打听,原来,那西服竟然是东北大学新发的校服。大学生开了头,有如泄洪的潮流,市面上立时涌起一波西服热。家父是“臭老九”,留下很多西服,一套套的,可我羞羞答答,不敢在工厂里“引领”这个潮流。其实,羞羞答答只是一方面,主要是害怕“有变”,毕竟自己的家庭出身是有点“情况”的。

现如今穿西服的人也不是很多了,原因是,大家都意识到了,西服是一种西式的正装,不是随随便便穿的。绝大多数人属于滥穿西服,不分场合,无论时间地点,皱皱巴巴,不修边幅,西服领带加板儿鞋,满大街逛游……

现在所谓“撞衫”,大都是指影视剧服饰设计方面的尴尬;一部影视剧里,角色的服饰相似,让人一时之间难以分辨。如今,在现实之中很难再遇到“撞衫”的事了,除非是有意而为之,譬如情侣。日子过得好不好,心情舒畅不舒畅,看看人们的穿戴就知道了。按恩格尔系数理论说,从一个家庭的用于基本食物的消费占其总收入的比例,可以看出其贫富程度。如今的人们收入大幅度提高,恩格尔系数随之下降,无疑“闲钱”日益增多。“闲钱”用来买穿戴,这是首选。钱再多了,可能用来买车、买房以及文化娱乐消费。正如老话说的“一家子顾得吃顾不了穿”,穷得吃不饱,还讲究穿吗?

人们的服饰犹如社会的反光镜,古今中外一理儿。一位收藏家朋友说,他可以从古画当中人物的服饰,判断出其所描绘的朝代和社会状貌。是啊,什么朝代穿什么衣服,大致如此;那是百千年历史长河中的“渐变”,非一定之功难以琢磨剔透。改革开放,于不觉之中过去四十多年了,翻开相册,自己的,亲朋好友的,从一幅幅的老照片当中主人公的服饰,无不揭示了所处年代的特征。四十年之于历史长河,该是多么的短暂,而照片当中的服饰变化,却又是十分地鲜明,这可不是渐变,是突变,是巨变!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九牛一毛网 » 从“撞衫”说起